首页 / 新闻中心 / 基层动态
新闻中心
基层动态
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在“新东莞15”轮成功安装永磁轴带发电系统
发布时间: 2025-10-09

近日,广东中远海运重工联合技术合作方,成功在7.6万吨散货船“新东莞 15”轮上完成600kW永磁分瓣式轴带发电系统安装。从狭小机舱的部件拆分到精准对中,从昼夜调试到并网成功,一线骨干全程冲锋,用双手破解改造难题,推动船舶动力系统实现绿色升级,标志着公司在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再添里程碑式案例。

技术引领:绿色动力突破传统瓶颈。永磁轴带发电系统利用主机轴系旋转动能发电,能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燃油消耗和碳排放。与传统柴油发电相比,该系统每年可减少约10%的燃油消耗,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显著。

但在“新东莞15”轮改造中,新技术成了“硬骨头”。机舱主机周围位置狭窄,传统整体式发电机根本无法进场。面对僵局,机电车间技术团队经过反复推演,最终创新提出“永磁分瓣式设计”—将电机定子和转子拆分为上下两瓣,通过液压千斤顶与葫芦吊配合,借助舷旁工艺孔实现狭小机舱内的高效安装。

一线攻坚:毫米级精度里的匠心。此次发电机安装最大的难点在于空间受限,必须在不影响主机的前提下完成所有设备的吊装、定位与调试。安装过程中,先行组组长袁彬、轮机工艺组组长吴国泽、项目主管陈诚分别带领团队连续奋战多个昼夜,最终确定通过舷旁工艺孔分段吊装方案。

“安装精度是生命线,每个部件误差不能超过 5 毫米,否则会影响整体对中和运行稳定性。”吴国泽说:“他们采用激光对中仪实时校准,确保转子与定子精准对接,全程零失误。”变频柜和变压器的布局也是一大挑战,电气工艺组组长李金宝带领团队反复琢磨,提出“模块化布局+底部进线”方案,不仅节省空间,还便于后期设备维护。

智能赋能:48 小时坚守换来“无缝切换”。系统调试是检验安装成果的关键环节。调试团队分成机械、电气、控制三个小组,各司其职推进空载、负载、并网测试。在最关键的并网阶段,控制系统要与原有柴油发电机实现“无缝切换”,一旦衔接不畅,可能导致全船断电。          这48小时里,大家轮班盯着屏幕,实时监控PMS电站管理系统数据,每一次数据波动都要追根溯源,每一个信号异常都要立即处理,通过建立故障信号实时反馈机制,反复模拟不同工况测试,确保系统在任何海况下都能稳定运行,最终实现平滑切换,获得船东高度认可。

数据见证:实干铸就绿色效益。试运行一个月的数据,让所有攻坚者露出了笑容:永磁轴带发电系统完全满足“新东莞15”轮全船用电需求,年均节油12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0吨,相当于种下4000棵树。在当前油价高企的背景下,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尤为突出。机电车间主任俞小强总结道:“这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一线技工用汗水拼出来的成果。从分瓣设计到激光对中,从布局优化到并网调试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一线员工的智慧和汗水。”

“新东莞15”轮永磁轴带发电系统的成功安装,是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在绿色船舶技术应用中的一次重要实践,也是一线员工技术能力与团队精神的集中迸发。随着永磁材料成本的降低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迭代,轴带发电系统将在更多船型中推广应用,进一步支撑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。(袁彬  文/摄)

 
关于我们|新闻中心|业务领域|客户服务|可持续发展
公司地址: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628号航运科研大厦3、9、22-24楼 邮政编码:200135